计世网

疫情危机场景诱发数字经济新一轮“消费下沉”
作者:程实 高欣弘 | 来源:腾讯证券研究院
2020-02-25
疫情危机场景诱发数字经济新一轮“消费下沉”,扩容错配用户群。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疫情的严厉防控之下,关乎实体商品与资产的价值创造行为受到物理约束,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数字经济却因此获得了一次性群体扩容的契机。为减少物理接触,此次疫情成为了人们从物理世界全面迈入数字世界的演习。引人深思的是,演习结束后,是一切照旧还是万象更新?

我们认为,场景转换将提升客户需求与模式创新的适配程度,催生数字经济一次新的路径跳跃,由流量红利的争夺进阶为新生需求的挖掘,从而对企业及个人产生长期性影响。疫情是一次洗牌,无法逆流而上快速转型的企业和生产模式将淹没于时代浪潮中;疫情也是一场变革,当企业乃至个人开始被动接受新型的工作和生活模式时,新机遇正蕴含其中。

流量红利见顶,客户需求与模式创新存在部分结构性错配。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19年移动互联网流量池已基本趋于饱和,月活跃用户超11亿,用户规模同比增速首次跌破1%。但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用户人均使用时长仍在攀升(如图所示)。因此,数字经济新一轮下沉的空间已进阶为细分市场的延伸。然而,大量的模式创新却因与客户需求脱节而未获市场认可。以2019年屡陷“关店”危机的生鲜电商为例,由于生鲜的运输与仓储成本高于其他商品,生鲜电商价格优势无法凸显。而潜在客户群体恰是价格敏感的人群(以中老年为主体),在菜场和超市购买生鲜的传统消费习惯难以改变。此外,数字经济向企业进军之路上,企业拥抱新模式存在实质的财务束缚。相较个人,企业对产品与模式的黏性高,试错成本高昂,需求难以快速迭代。虽然长期来看,推陈出新的众多模式助于企业提效降费,但当下并非企业刚需。考虑一般场景下,改革传统的企业架构具有高额的隐性成本,且改革成本与企业的成熟稳定性成正比。因此,大型企业往往需根据成本收益比权衡再三。

资料来源:Questmobile

资料来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疫情危机场景诱发数字经济新一轮“消费下沉”,扩容错配用户群。从企业角度而言,此次疫情迫使企业主动寻求变革。过去,基于“路径依赖”及“试错成本高昂”的企业特性,在线办公、在线销售等SaaS软件大多被初创或者互联网企业接受,而大量需要提效降费的大型或者传统企业只能浅尝辄止。但在此次疫情管控的特殊场景之下,由于复工进度延迟,迫于现金流压力的企业开始主动寻求服务,将工作场景向线上迁移,尽可能减少对收入端的负面影响。从个人角度而言,疫情也将引致长期的生活消费习惯转变。比如,疫情成为了生鲜电商的转折点,也造就了在线金融服务的扩容期。疫情引发人们对饮食安全的重视,更多年轻人选择在家做饭,而中老年群体也提升了对于生鲜电商的价格容忍度。借此契机,生鲜电商成功定位到目标客户,2020年春节期间日均活跃用户规模突破千万(如图所示)。电商若能加速完善冷链物流运输体系形成良性循环,用户习惯有望持续。而在线金融服务也因疫情撼动了“最后一群人”,银行线下网点过去总是退休人群领取养老金的聚集地。疫情下的民众排斥聚集,退休人群也开始逐步了解在线理财和缴费。此外,原先使用率并不高的远程面签双录等技术逐步被广泛采用,以保证金融产品销售业务的正常运行。见微知著,生鲜电商与金融服务的扩容,也影射出未来实物商品与虚拟商品的演变路径。

资料来源:Questmobile

压力测试触发新的路径跳跃,长期性变化可期。个人的喜好可随时转换,但企业的决策却不能瞬息万变。我们需要认识到此次疫情推动的企业服务,其潜在客户群体在选择上具有高黏性。企业搭建数字化运营平台等一次性资本投入后,成本将摊薄至企业后续生命周期,因此在疫情结束后群体扩容将至少持续2至3年。由企业传导至个人,在线办公与在线销售等数字化运营模式的建立,也将推动个人非接触服务消费下沉的持续。因此,除了着眼于“报复性消费”将带来的短期爆发式增长,我们或许可以放眼长远,关注数字经济重心下沉将带来的长期性变化。

第一,商品的存在形式与流通方式将改变。疫情期间,金融服务、法律咨询等虚拟商品销售逐步向线上迁移。而在平台搭建以及技术运营等固定成本支出后,线上销售将因其低成本、快响应等优势维持对线下网点的替代。疫情促使“最后一群人”接触并使用线上服务,售卖虚拟产品的“场所”属性将进一步弱化,预计线下网点将加速缩量。而随着“到家”业务成为深度用户习惯,未来实体商品也均可能通过快递、外卖等方式运送。

第二,企业融资方式更多元化,科技助力金融机构识别风险。疫情冲击的紧迫性下,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得到空前重视。2019年经济受多重因素影响波动,融资难、融资贵依旧是困扰中小企业的关键问题,而针对中小企业借贷需求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也面临数字技术与商业环境的多重阻碍。此次疫情中,多家银行重点关注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及区块链技术为中小企业纾困,而系统化改革或将为未来中小企业融资拓宽渠道。

第三,科技公司发展重心从“获客”向“供客”转移。供需错配导致的客户不足是企业服务浪潮姗姗来迟的主因。由于企业服务并非刚需,涉猎企业服务的公司需要耗费大量精力与时间寻找目标客户,并向其推销商业模式。而在此次疫情中,企业反向主动寻求科技合作,为其定制线上解决方案。突发事件之下,当前技术稳定性的明显短板也得以暴露。例如,在远程面签技术运用时,语音及人脸识别仍现较高差错率,而大量线上复课的直播软件则遭遇了卡顿与闪崩。由此,发展重心的变化将引导科技公司回归技术本身,夯实自身实力,而技术领先的公司料将在行业变迁中脱颖而出。

责任编辑:倪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