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世网

证券业信息技术人员三连涨背后,透出了什么信号?
作者:郭思岐 | 来源:新金融世界
2020-09-02
科技部扬眉吐气的日子来了!

 

中国证券业协会日前发布《2019年证券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报告》。报告内容显示,2019年证券行业登记从业人员数量为338730人,较2018年下降1.63%;但成熟人才占比、学历结构、专业水平、国际化人才储备等方面均有所优化;自营投资、机构销售、财富管理、信息技术等人才需求增加。其中金融与科技进一步融合,信息技术人员数量迎来三连增。

报告指出,“基础性从业人员减少,而‘含金量’髙的岗位在继续稳定增加,说明证券公司前些年普遍使用的‘人海战术’告一段落。”随着科技的进步,大量新兴技术对证券行业进行了渗透和冲击,证券行业的转型开始倒逼从业人员队伍结构的优化。

科技投入不断增加

一直以来,信息科技在证券公司中扮演更多的是支撑者的角色,在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上配合业务进行需求开发和建设。近些年来,以证券业为代表的金融公司通过金融科技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利用科技手段为业务赋能已是大势所趋。在此背景下,金融机构相继逐鹿金融科技领域,对于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投入力度持续加大。

新形势下金融科技定位已经发生了改变:人民银行近期出台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将金融科技定位为:推动金融转型升级的新引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新途径,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新机遇,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新利器。科技赋能已成为新一轮金融公司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金融科技能力正成为一家证券公司最基础的能力之一。

金融科技在证券的前中后台,从业务、运营、科技、风控、人力等各全面渗透,进入到所有的营销、服务、管理场景;逐步实现所有客户信息的数据化、标准化,将客户服务全面上云和移动互联,从人工服务逐步转向人工智能服务;从主要依靠经验和个人决策转向更多依靠数据决策等等。

证券业协会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行业信息技术投入金额205.01亿元,同比增长10%,较去年同期提高了2.03个百分点。其中,有3家券商的信息技术投入金额超过10亿元,另有11家券商2019年的信息技术投入金额均超过5亿元;券商信息技术投入金额占营业收入的最高比例达到了25.01%。

券商积极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

毫无疑问,信息技术重新定位及充分发挥科技对业务的支持和驱动作用已成为公司面临的重要课题,也对证券行业的信息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更高的挑战。虽然各家券商面对这份考卷给出的答案各不相同。但强调金融科技赋能、做强金融科技、优化财富管理业务等,已成为证券公司尤其是头部券商的普遍共识。

中泰证券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打造了公司数字化智能化金融平台,建立大平台支撑一线精兵作战的模式。主要包括5个层面,一是客户体验驱动的前台应用高效便捷;二是构建强大的服务化中台,实现技术和业务资产的沉淀复用,通过场景化服务和灵活编排,快速响应一线各种用户和业务场景的诉求;三是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支撑打造数据智能驱动的商业模式。要实现这样的业务平台,背后需要统一的云化、服务化的IT系统来支撑,实现IT资源统一管理和灵活调配。从而实现客户服务便捷高效、内部运营敏捷快速,平台强大智能;四是建设高效的IT服务化平台,统一的云化、服务化的IT基础设施和IT应用系统,快速响应业务;五是实时业务感知和运营指挥,优化业务运营模式。

招商证券面对信息化的浪潮,选择了利用新兴技术赋能业务,推出了智能投顾服务体系。据悉,该体系搭载行业内首个自研智能分析型投顾模型,可支持股票诊断、大盘分析、产业链研究、资讯智能问答、重要消息解读、策略研究等多种应用场景。经过多年的打磨,招商证券的智能投顾服务体系已经形成了相当完善的产品谱系,一方面可通过微信机器人、专家在线、实体机器人直接为客户提供投资建议;亦可利用证券资讯搜索引擎、图灵诊股等应用为投顾提供信息获取、营销获客、投资分析等支持。投顾对机器人的答案采纳率高达90%,大幅提升了投顾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海通证券对于具体的技术更为感兴趣。据悉,海通证券积极投身开源技术的研究,在他们看来,开源技术在IT技术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开源技术具有变化快、产品分支多、重核心功能、社区及基金会主导、支持对象以开发者为主的特点,一旦形成生态圈,开源方和使用方都会从中获益。

责任编辑:郭思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