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世网

边缘会吞噬掉云吗?
作者:宋辰 | 来源:计算机世界
2019-09-20
新的时代,数据将会像石油一样,成为重要的生产资料。

 

新的时代,数据将会像石油一样,成为重要的生产资料。

在智慧农场,自动化的设备和传感器能够根据庄稼的实际需要来监测土壤酸碱度、养分和水分的含量,实现按需灌溉、施肥以及病虫害的防治与干预,还可以根据庄稼实际生长情况来决定采收的日子。这样一个智慧农场需要部署很多传感器和自动化设备,这些都是实现智慧农场必不可少的“终端”,它们会产生大量数据,这些数据需要实时的分析和处理。如果把这些数据传到数据中心,再把结果回传到智慧农场,从成本和效率的角度考量都是不划算的,所以,更依赖于边缘计算。

一辆正在行驶中的无人车,包括GPS数据、激光雷达数据,还有在行车过程中动力系统的参数以及控制系统的参数,平均每小时可以产生超过3TB的数据。无人车在研发和测试阶段,边充电边把行驶数据传给工程师分析和处理,再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校,这也是边缘计算的场景。

边缘计算时代来了,边缘与核心(云和数据中心)将面临着怎样的新时代数据挑战?存储厂商又将如何应对?在2019开放数据中心峰会(ODCC)期间,记者采访到了希捷科技中国区云及新兴产业总监农天使。


希捷科技中国区云及新兴产业总监农天使

不为边缘而边缘

IDC报告显示,2018年,在边缘产生的数据大概占了数据总量的13%,边缘存储的数据占5%。到2025年,边缘产生的数据能达到23%以上,但是实际存储的数据只占10%。整个数据圈在数据中心和云这一端会存储超过50%以上的数据。

“云和数据中心领域,产生的数据可能不是特别多,但是存储下来的数据是非常多的。我们可以看到,边缘并不会吞噬核心,边缘和核心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农天使在ODCC的主题演讲上说。

面向未来,希捷是否已经对在端点、边缘、核心这些数据的产生、采集、传输、分析、存储、归档有了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

农天使表示,希捷正在与行业合作伙伴共同努力开发这样的解决方案。“希捷在数据中心侧有很好的解决方案,在边缘侧和端点侧,我们希望和ODCC的各位同仁一起,跟我们的客户一起,不断地研发和打磨新的方案和产品,来解决这些新兴的需求。”

农天使进一步强调,希捷会从用户的角度来出发,而不是强推一个所谓的边缘的产品。“边缘侧也有很多的应用,无人车的应用是一种场景,5G又是一种场景,智慧工厂又是另外一种场景,很难有一个东西能满足所有场景的情况。”农天使举例道,假设一个场景需要比较快的I/O性能的话,SSD是更好的选择;而需要更高的耐写度,需要企业级的SSD;在耐写度或者数据量需求更高,但对于速度要求没有那么高的业务场景,可以通过机械硬盘的方式来交付。

新时代数据三大挑战

IDC发布的《数字化世界—从边缘到核心》白皮书预测,全球数据圈将从2018年的33ZB增至2025年的175ZB。人工智能和边缘计算方兴未艾,5G、物联网、VR/AR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也在快速演进,这都对数据中心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如今,数据面临的挑战可以总结为三大类:

第一,不断增长的数据存储的需求。为此,希捷推出了热辅助磁记录技术HAMR。在大容量硬盘上,这是希捷一直坚定的方向,农天使透露,希捷要把这个技术更快地推向市场,希望在2020年推出20TB以上的近线级的机械硬盘。

第二,高可用性和低延时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希捷推出多磁臂技术,来保证IOPS和每个TB的增长呈现出线性增长。在今年的ODCC展台上,记者就看到了双磁臂技术MACH.2。今年10月,希捷就会推出14TB的双磁臂硬盘,可以实现大容量硬盘读写性能的翻倍。

第三,降低总体拥有成本TCO的需求。为此,希捷推出充氦的硬盘来降低功耗。同时,有些客户也会用到希捷的叠瓦式技术——SMR。在今年的ODCC上,希捷凭借希捷银河Exos X16系列16TB企业级氦气硬盘斩获了ODCC颁发的“2019企业级硬盘产品性能奖”。希捷银河Exos  X16是一款面向全球用户交付的16TB企业级大容量硬盘,采用氦气密封硬盘设计,以高性能和低功耗帮助企业级用户、云服务提供商和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构建海量数据基石,并有效降低总体拥有成本。

面对数据的爆炸性增长,对存储容量的需求也屡创新高,希捷在不断革新存储技术,以满足IT4.0时代的变化。希捷在数据中心和企业级硬盘的战略方面,将会持续供应高转速SAS硬盘。在固态硬盘SSD方面,希捷也有技术布局,希捷企业级SATA SSD使用独有的DuraWrite技术,压缩芯片实现数据压缩,既能更快的处理数据,同时可以减少SSD的写放大,延长使用寿命。

正如希捷科技中国区云及新兴产业总监农天使所说:“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和边缘计算的发展对于数据生命周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整个数据生态圈也在顺应趋势,积极应对IT4.0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希捷将在产品研发方面继续增加投入,以高性能、高可靠的企业级存储创新技术、产品与解决方案,为智能时代的数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宋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