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世网

AI主播上岗,未来影视行业谁先下岗?
作者:狐狸勋 | 来源:影投人
2018-11-09
现在我们创造AI,未来AI将为我们创作。

 

1月7日,在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搜狗与新华社合作开发的全球第一个“AI合成主播”正式亮相。运用最新人工智能技术,“克隆”出与真人主播拥有同样播报能力的“分身”,表情、动作、唇形、语气与真人无异,情感饱满丰富,能够不知疲倦地工作,并且一直工作下去……

惊讶之余也有惊恐,鼓掌之后只剩慌张。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这个1956年就被提出的老玩意,在六十多年后的二十一世纪正颠覆着整个人类社会,甚至淘汰着人类自己。

耶鲁大学研究曾表示,未来45年的时间里,人工智能在每一项工作中都能超过人类的几率为50%。著名科技商人埃隆·马斯克更坚信,AI是人类文明迄今为止面临的最大风险,“如果你不担心人工智能的安全性,那么现在你应该担心,它比朝鲜核武器危险得多。”

如今,危险在人们预料之外以光速步步紧逼。通讯、医疗、交通、教育等等,随着AI技术的不断完善,触角将会延伸至社会各行各业,包括影视。

今天,鹦鹉君就开个脑洞窥探一下,未来AI技术影响下影视行业将会是何景象?(声明:以下情节全靠猜想,如有雷同,那是缘分)

首先,从拍摄方式和技术角度考虑,人工建组实景拍摄将会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完全靠技术操控的后期合成。

比如像目前的棚拍技术,就是在一部分实景的基础上,靠后期合成达到最终效果,而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将会完全抛弃实景搭建,每个制作方手里会有一套人工智能引擎,储存着各式各样的基础实景素材,导演只需要根据剧本对镜头语言、道具等提出需求,做出情景假设,然后输入进人工智能引擎中,就会通过合成的方式达到想要的画面效果。古今中外乃至未来、外星,没有做不出的景,只有不够大的脑洞。

到时应该还会出现一大批生产人工智能引擎的公司,这种公司会和大量摄影师合作,专门生产某一时期、某一地域的场景设定、环境生成。

除了景不用实地拍摄之外,演员也不用真人上岗,就像“AI合成主播”一样,依旧通过合成技术,“克隆”出与真人演员一样,甚至比真人演技高N个档次的“分身”,哭笑得当、表情到位、情感丰富。

今年,中国知名女团SNH48就推出了人工智能形象,外形、声音、跳舞的动作与真人一模一样,受到了粉丝的强烈追捧。事实上,这种“AI合成明星”与现在所流行的“二次元偶像”原理类似,二次元都能被接受,比它更真人化的“AI合成明星”接受起来就更无壁垒了。

届时,背景、演员、道具等拍摄所需的所有元素都将依靠后期合成来达到最终效果,不用起早贪黑泡在剧组,只需要将现有材料复制粘贴就ok,节省了一大笔人力成本。并且随着后期的重要性大大超过前期,后期制作、剪辑人员的地位将会越来越被重视。对于行业来说,毫无疑问将会是一个颠覆性的改变。

但这并不是说就不需要导演、编剧的存在。2016年,在伦敦科幻电影节的48小时电影创作挑战单元上,纽约大学AI研究人员奥斯卡·夏普和罗斯·古德温就曾利用AI创造了一个9分钟的小电影。他们开发了一个名叫“Benjamin”的递归神经网络,将包括《星际穿越》《超时空圣战》《捉鬼敢死队》等几十个科幻电影剧本输入之后,Benjamin便能够开始一行行地进行剧本创作。不过,虽然AI创作的速度很快,但是质量却并不能够令人满意。

所谓的AI合成指的是技术制作层面的提升,而在具体的作品内容创作层面依旧需要具有人类深度思考能力的导演、编剧来把控。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AI技术的倒逼下,剧组人员的配置被高度精简优化,除了导演、编剧、后期、剪辑等核心脑力劳动者外,演员、灯光师、场记、服化道全组等90%的剧组基础拍摄人员可能都将面临失业。

其次,AI技术的运用也缩短了项目的制作周期,使得生产力成倍提高。事实上,今年初,IBM的人工智能系统Watson就为福克斯科幻电影《Morgan》操刀了一支电影预告片。

工程师们首先给Watson输入100部恐怖电影预告片进行学习,主要分析了预告片的画面、声音、创作构成,并贴上对应的情感标签,这是基于人工智能系统可以识别预告片中人物的语调、声音、背景音乐与此时人类相对应的情感类型。在Watson的帮助之下,电影工作人员制作预告片的时间从10天—1个月的周期缩减到了24小时。

随着制作周期的大幅缩减,作品创作变得越来越高效,未来,边拍边播的模式或将会大量被采用,第一集播出后,根据观众的反馈可以及时的调整内容方向,对于系列的打造也非常有优势。

并且,人工算法技术也能够提高对内容预判的精准度,对于观众诉求、市场题材风向等都有基于数据算法的理性判断。这一点,爱奇艺已经走在了前面。凭借百度强大的搜索数据和爱奇艺平台的娱乐数据,爱奇艺的AI智能算法已经贯穿其剧本创作、选角、流量预测、审核、编码、剪辑、运营、搜索、推荐、宣发、热点预测、热点提取、追星、广告投放、在线交互等诸多环节。

从之前的《余罪》《老九门》到去年的《无证之罪》《河神》,众多高流量高口碑剧背后的流量预测、题材选择等都有爱奇艺的科技数据作为支撑,《中国有嘻哈》引入吴亦凡担任导师也是通过数据算法而获悉的观众需求。

相信随着AI技术的不断成熟,以上所有想法都有可能变为现实。一方面,产业链及制作流程被完全颠覆,节省了不必要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成本,达到了真正的工业化;另一方面,优胜劣汰法则严峻,廉价劳动力大批量淘汰,只有具备深度思考能力和专业创作能力的人才才能被留下。

面对AI技术的冲击,各行各业不免会慌张,但就像马云爸爸曾说的,机器有智能,动物有本能,人类有智慧。智能是改变世界的工具,智慧是改变智能的思想,我们应该真正担心的不是机器智能会超越人类的智慧,而是人类本身的智慧会停止增长。

责任编辑:何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