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世网

AI艺术,掀开人类最后的底牌?
作者:吴军 | 来源:苏伦大数据研究院
2019-01-14
事实上,艺术始终是人类特有的思想表达方式。

 

300万的AI画作

1968年,著名画家毕加索说,计算机是没用的。

50年后,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由AI(人工智能)创作的《Edmond de Belamy》以43.25万美元(约300万人民币)成交,而现场毕加索的20多幅画,则没有一幅的拍卖价超过它。

《Edmond de Belamy》

值得一提的是,《Edmond de Belamy》(《埃德蒙德·贝拉米的肖像》)是历史上第一幅参加艺术品拍卖的AI画作,刚“出道”便取得了如此傲人的成绩。

它由一个叫做Obvious的艺术团体创作,这个团体里面不全是艺术家,还有AI研究人员。

他们使用了基于生成式对抗网络GAN(GAN是一种深度学习模型,2014年由美国AI研究人员Ian Goodfellow等提出)的AI算法模型,为GAN提供15000张人物画像进行训练,算法模型会分析这些在14世纪到20世纪之间创作的肖像画的特征,然后进行画像创作,直到算法无法区分画像与人类作品之间的差异为止。

全面展现艺术细胞的AI

微软小冰是目前中国最火的AI机器人之一。

2017年5月,它出版了个人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共收录139首诗,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100%由人工智能创造的诗集。

第六代小冰

小冰学习了1920年以来519位诗人的现代诗,通过深度神经网络等技术手段模拟人的创作过程,花费100小时,训练10000次才获得最终的成功。

而小冰的音乐才能同样不可小觑。在央视频道综艺节目《机智过人》第二季里,小冰仅用30秒,就为《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古词,谱出了一首符合流行音乐作品的制作标准的曲子。

目前小冰已经入驻网易云音乐、QQ音乐、虾米音乐等国内主流音乐平台,拥有《好想你》、《我知我新》、《桃花梦》等多首代表曲目。

近些年,像小冰这样拥有“艺术细胞”的AI机器人层出不穷。

2014年,纽约艺术家乔丹・沃尔夫森(Jordan Wolfson)创造了名为“女性形象”(Female Figure)的女舞蹈机器人。此作品之所以吸引眼球,是因为女机器人对着镜子随音乐起舞,其身段和手指舞姿就如真人一般,栩栩如生、生动活泼。AI赋予了它惊人的生命力和美好的舞蹈韵律。

2017年ABB第一台“人机协作”机器人YuMi与世界著名男高音安德烈·波切利(Andrea Bocelli)、女高音玛利亚·博尔西(Maria LuigiaBorsi)同台演绎经典歌剧。

YuMi机器人演奏指挥家与男高AndreaBocelli同台演绎经典歌剧

2017年,麻省理工学院在万圣节前推出名为Shelley的AI,研究人员从社交新闻网站Reddit收集的故事来训练Shelley,让它能够根据文本创作或者续写恐怖故事。

AI,是威胁吗?

李开复在其作品《人工智能》中表示,对于艺术和文化的审美及创作性思维,基于爱、恨等情感与他人互动的能力,在人工智能时代最有价值,也是最不容易被替代的。

然而,在AI创作的艺术作品大行其道之时,我们突然间将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是否需要重新定义“艺术”?我们该如何评判AI创作的作品的“艺术价值”?当我们无法区分AI与人类的作品时,又作何论?

事实上,艺术始终是人类特有的思想表达方式。

AI时代,真正的艺术家只会显得更为宝贵,因为他们的经历、个性、思想和情感,AI永远无法替代。

*由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郭毅可主讲的《人工智能启蒙课》将于近期上线,课程面向对人工智能感兴趣的用户及人工智能初学者,深入浅出地展现顶级数据科学家眼中的人工智能。关注苏伦大数据研究院公众号,了解最新详情。

*苏伦大数据科技研究院由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终身教授郭毅可创立并担任院长,旨在建设成专业的新型研发机构,打造全球首个以AI人工智能教育、BI商业智能赋能、GI全球创新孵化为核心的O2O大数据科技生态系统。

责任编辑:何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