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世网

经济学“谬论”:人工智能会使我们丢失饭碗?
作者:小白读财经 | 来源:搜狐
2018-05-08
如果税收过重,很多人的资本还没来得及累积就被征走,使得人们失去生产的激情,到头来政府扩大支出用来解决就业问题的,反而制造了失业问题。

 

最近看到一篇挺有趣的文章,它从破窗谬论说起,谈到了政府的税收是否会有增加就业的效果。咱们都知道,政府支出很大程度上是有着稳定就业的作用,而支出来源于税收。文章的观点则认为,如果税收过重,很多人的资本还没来得及累积就被征走,使得人们失去生产的激情,到头来政府扩大支出用来解决就业问题的,反而制造了失业问题。

这种一反常态的观点引发了我的好奇心:有没有一些其他的咱们认为看似很“正常”的经济学理论,却成了“谬论”的呢?还真有!笨笨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下个人的拙见,如有不当,多多指教。

一、政府补贴和信贷真能促进生产吗?

政府为了扶持某个行业,会通过补贴和加大信贷的方式扶持它成长,但有时这反而会适得其反。

先来说补贴。前几年,国内对于新能源行业的补贴力度可谓空前,但好的补贴政策只促进了极少部分企业培养了自己真正的技术,而相当一部分车企钻按产销量给补贴的政策空子,新设多家子公司,玩左手卖右手买的把戏来骗补。

短期的补贴能起到刺激生产的作用,而持续性高强度的补贴,会让生产者产生依赖性,一旦哪天失去了,它反而“扶”不起来了。

再来说说信贷。信贷的作用面远大于补贴,但政府扶持性信贷和私营信贷的区别在于:前者敢于拿纳税人的钱去冒后者不敢冒的险。比如像投入大、产出周期长的光伏产业,敢进入的恐怕只有政府扶持的信贷。

但问题是,信贷终究是有限的,一部分人得到了就意味着另一部分人得不到。比方说有两位农民都需要得到政府信贷,A有大片土地做抵押,信用好,但生产率低下,届时很难产出,预期的坏账率高;B没有那么多地,信用也没A好,但是生产率高。

此时,如果是政府信贷的话,极有可能会将有限贷款给有“良好信用”的A,而不会像私营信贷那样对B做深入调研后将信贷给到B。这样的话,生产效率高的B反而得不到政府大资金的青睐,某种程度上讲,不仅没有促进生产,反而打击了生产的积极性。

那么有人会问了:即便我把钱给了效率低的很多A,少量高效的B,但如果总的产出或加大信贷规模能够抵消坏账损失的话,那还是很划算的啊。

首先,加大信贷规模会引发通胀,通胀会使你的生产增量大打折扣。其次,即使总产出能够抵消坏账损失的话,那也是短期的。劣币驱逐良币的原理告诉我们,最终大家都会变得效率低下。

如果要举个典型的例子,信贷放水扭曲楼市就是一个。宽松的信贷“鼓励”着人们透支未来几十年的消费来买房,最终过度刺激楼市,并带来房价暴涨,而暴涨的楼市从长期来看,对各方、各个行业都没有好处。

二、人工智能会让多少岗位消失?

颠覆!失业!现在一提到人工智能,人们首先就会想起这些。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查阅相关资料显示,绵纺机于1760年被发明出来,而当时在英格兰有7900人从事棉纺织品的生产。可是当机器投入市场时遭到了抵制,原因是被认为会替代大量人工,导致失业。但是27年后,也就是1787年,英格兰议会的调查显示,当时从事棉纺织业的人数已从7900人增加至32万人,增长了44倍!

当然,棉纺织机谈不上什么人工智能,但在当时来说也足以起到“颠覆”的作用,可结果与人们想的不一样。为什么?

从生产者角度讲,他们买人工智能机器流水线是为了以后长期以更低的成本(如更少的人力)去生产商品,但在短期内生产成本会提高,因而他们需要一段时间来回本。回本之后,生产商开始利用更少的人力大规模生产更多的商品,表面上看的确造成了失业。但是别忘了,资本家的心是贪婪的,有更省力的赚钱方式何乐而不为呢?生产者会用所得利润进行扩大再生产,亦或是投资其他行业、个人消费等等,而这些都会增加就业。

从产业角度来讲,某一家厂商的生产率由于机器人流水线而大大提高,同时具有极大的成本优势,会倒逼同行竞争者纷纷购买高效流水线,扩张规模,否则等待他们的将是淘汰。而这些,依然可以增加就业。

从消费者角度讲,高效工业下的商品会越来越便宜,因此对于那些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比如纺织品),消费者和以前一样都可以买到新衣服,但价格从100块下降到80块,而每人省下来的这20块就可以用在其他地方,而这还是能增加其他行业的就业。当然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需求也在增加,并创造更多的就业,不过这并不影响上述观点的成立。

三、关税真的能起到保护作用吗?

设置一定的关税能够起到保护本国产业,稳定就业和经济的作用,但较高的关税对各方都是无益的,就像此次中美贸易战一样。

比如一家美国机床厂向国会反映说必须对中国机床加关税,否则日子过不下去了,要倒闭了。因为我们卖1万美元一台机床,而中国只卖8000美元。

好了,国会同意后,对中国机床加关税,使得中国机床在美售价不得不提高到1万美元。表面上看,好像这样保护了美国那些机床厂工人们的饭碗,但实际上却砸了更多人的饭碗!

我们稍微仔细思考一下就会明白:假设中美机床品质差不多(事实我们的产品也正在缩小与国际的差距),这样将导致美国消费者会额外增加2000美元的成本,而这些钱本可以花在其他地方,增加其他行业的就业。

同样,只有让中国的机床厂赚到更多的钱,中国人才有能力来买美国货,何况美元是全球货币,花出去的美元终究还是会回来。

所以贸易摩擦不应该成为大国之间玩关税战的理由,从长期来看,进口和出口(包括所有的项目)必然相等,只有进口才能让本国买到廉价的外国商品,或者在比较优势的前提下以进口来替代那些不必生产的商品。而那时关税则基本起不到所谓的保护作用,反而略显多余。

如果要从更深的角度讲,贸易全球化是大趋势,人类为此不断制造更先进的轮船、飞机、火车来提高运输效率,降低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成本,从长期看是有利于发展和就业的,而美国掀起的贸易战打着保护本国就业、制造业回流的幌子,却使得人类降低贸易成本的努力付之东流,让受保护的行业反而失去了生产积极性,劳动要素被转移到效率更低的行业中去,事实上这降低了实际薪资水平,反而砸了更多人的饭碗。

事实上,咱们身边依然会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比如政府管控价格、以传统的方法保障就业,但实际上这些行为最终可能反而会适得其反,拿保障就业来说,政府每提供一个公务员的岗位,就会在纳税人这边相应的减少一个岗位,这时就看决策者如何衡量冗余岗位所带来的支出和其他岗位所带来的效益了。

诚然,就业和经济稳定固然重要,但历史上没有哪个国家的发展会因为就业问题而受阻,哪怕是欠发达国家,基本上问题都出在生产率低下。但提高生产、创造财富的方法有很多,可真正用对方法的决策者却极少,包括发达国家。目前国内的经济面临转型,一些传统的经济观念或决策必须改变,只有这样才能让经济迎接更多新的挑战。

责任编辑:吴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