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世网

P2P网贷频繁爆雷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作者:坤鹏论 | 来源:创业网
2018-08-03
要先学会分辨,然后再去信任。

 

有个段子很精采:

你看他笑得多真诚,你看他讲的多掏心窝子,你看他下一步就要撬动了整个地球,可到头来原来是在惦记老子的本金。

所以,听话听音,要听到话背后的意思,要明白信了这话以后,谁最终受益。

昨天,坤鹏论提醒大家远离P2P网贷,第一原因就是近期P2P网贷平台越来越密集的爆雷,6月出现问题的平台有63家,7月这10天已有32家平台爆雷,还有就是捕风捉影的信息多了起来,其目的无疑就是要迷惑人们,比如:“北京拟推出网贷白名单,为优质平台正名”,但认真读进去却发现,消息号称来自匿名的“接近北京市监管部门的人士”,文章后面还直接点名了三家平台,一下子就司马昭之心了。

7月9日,中国央行会同相关成员单位召开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下一阶段工作部署动员会,副行长潘功胜指出,按照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总体安排,再用1到2年时间完成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化解存量风险,消除风险隐患,同时初步建立适应互联网金融特点的监管制度体系。

这说明全国网贷备案延期1~2年已成事实,谁也别想蒙混过关,国家绝对要动真格,这就像楼上那只老也不落下的靴子,会让许多P2P网贷平台直接等到花儿也谢了。

同时,这次会议的精神也意味着互金行业的强监管模式还将持续,甚至可能进一步升级,只有生命力最顽强者才能侥幸活下来,1~2年,最后能剩下个1%都算不错的成绩了。

金融本来应该是把钱借给优质的个人和企业,因为他们有能力偿还本金和利息,但近些年经济一直很艰难,大部分以前的好企业也在生死线中挣扎,而好人大部分又被房贷套牢。

于是,金融机构,特别是互联网金融们为了博取高额利润,过度通过金融杂技为本来不应该得到贷款的人或企业提供贷款,还把由此产生的风险通过层层包装隐藏起来,没人能够真正看到或看懂包装纸下的底层资产。因为,前些年货币一直超发,所以借新还旧、发新标还旧标的击鼓传花游戏可以维系。

可是,借的钱终究是要还的,钱一紧,新的借不来了,包装纸下面的垃圾就彻底暴露了。

回忆P2P网贷这几年的历史,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规律,只要建个网站做个APP,租最好的写字楼,然后舍命舍钱做宣传,第一号称自己背后有谁,第二号称自己拿了几轮融资,第三号称利息有多少,想做得更大,再请一下著名的网红经济学家,接着自然就会有人问也不问,乖乖送钱。

这要换到现实社会中,有人跟你借钱做生意,你肯定要问清楚,生意是什么,投入多少,每个月销售多少能保本,多长时间能还钱......即使打破了砂锅,你也有可能不借。

怎么到了互联网,人都变得这么容易轻信了?

鱼那么信任水,水却煮了鱼。

叶子那么信任风,风却吹落了叶。 

其实这就是现代金融体系,支撑它的最重要基础不是物理世界中的实物资产,而是人们对于这个体系本身的信心以及这个体系中参与者在其他参与者心中的信用。

这些年,移动互联网的碎片化也把人们的思想给碎片化了,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信息之繁多,看都看不过来,慢慢地,他们适应了被投喂信息的舒适,千人千面、“你关注的,才是头条”让他们闭上了嘴不再提问,人的懒惰本性被不断激发,“归根结底,互联网就是把人变懒。”这是任志强2015年的开年金句。

懒人经济成为了互联网时代的弄潮儿。

但是,人身体上的懒不可怕,可怕是思想都懒了,直接把自己的大脑也交给了别人,把思考丢了。成了相信别人的人,结果被收割就成了迟早的事。

即使我们前几年一直艳羡的那些手握大把钞票的投资人,现在看来真正聪明能独立思考的也没几个,为什么独角兽能不断获得巨额投资,关键就是不懂而选择跟风的投资人太多。

如今,遭遇钱荒,以前跟风投的项目不是黄了就是还没找到北,结果不是效命的机构合并或是倒下,就是自己跳槽,有的干脆转行,还有立马挺进区块链,因为那里钱多人傻,韭菜多。

据业内人士说,目前市场上依然活跃的投资机构只有几十家,和去年相比,数量呈现断崖式下滑。

责任编辑:何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