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世网

RPA的前世今生
作者:安永咨询 刘雍哲 | 来源:计算机世界
2019-10-11
RPA在2019年成为IT业和资本市场最火爆的关键词,但RPA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这似乎令人惊奇,下文将介绍RPA的前世今生。

 

RPA之前世:自动化的起源

从刀耕火种时代,人类就尝试发明省时省力的工具,例如河流上用于灌溉的水车、用于观察天象的混天仪和地动仪、用来指示方向的指南车、墓穴里设置的机关,都是早期自动化装置的发明和尝试,其目的就是使用工具来模拟人类的手工操作。虽然形式与今天RPA很不一样,但基于同一个原理和目的。所以,古代中国其实才是这方面的始祖。

RPA之过去:机械臂、工业机器人、屏幕抓取、宏

此后,工业革命、战争催化了各种自动化装置和机器的研发和应用,蒸汽机、火炮等是典型代表。随后,最为人熟知的工业机器人是汽车行业的装配线。首台工业机器人主要用于自动执行一些简单的任务,比如拾取、移动和放置装配线上的物品。随着新的技术不断突破,传感器和摄像头让机器人似乎可以“感觉”或“看到”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其复杂程度和性能方面更是增长迅速。

直至1984年,世界第一座“无人工厂”在日本筑波建立,工业机器人技术已变得更加成熟。此后,以德国、日本的汽车行业为首,越来越多的工厂开始选择使用机器人进行流程作业,代替工人从事那些繁重、危险的生产工作。

如果说工业机器人处理的是可见的物品,那么RPA处理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物品:数据。过去的30多年见证了众多新兴IT系统在企业中的实施。包括内部部署系统,基于云的应用程序以及各种桌面应用程序等在内的众多系统,在维持着企业正常信息运转的同时,在这些不同的系统之间,却留下了长长的、难以被其他系统填补的微观数据处理间隙。

跨过这些间隙的唯一方式,就是人工从系统A将需要搬运的数据复制、粘贴甚至要经过适当处理才能导入到系统B当中。当系统的数量增加到C、D、E甚至更多之后,催生了屏幕抓取、甚至是Microsoft Office自带的“宏”(Macro)功能。

屏幕抓取(Screen Scraping),作为一种编程,它实现了继承应用程序跟新的用户接口之间的转换,简化了从遗留系统到更“现代”计算机系统的过渡。可对这些类型的软件进行编程以从计算机文件和网站收集数据。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屏幕抓取软件迅速发展了通过访问HTML代码从网站中提取数据的能力。

RPA之今天

RPA继承了以上工具的优点,并发展出自己特点。所以,我们不难发现,RPA虽然成为2019年IT业的热门词,但这个概念早就已经有了,不过受限于当时技术与成本等因素,只能应用于大型企业,且基本都是根据自身情况定制化,所以市场上没有流通的产品,养在深闺人不识。同时,传统RPA有个最大的限制,就是只能处理有规则的结构化数据,无法处理那些复杂的非结构化数据,这成为RPA广泛应用的最大局限。例如RPA可以轻松处理数据上传、下载、查询这种固化的工作流程,但是它无法提取JPG、PDF等格式文件里的信息,所以RPA发展缓慢。直到AI技术的不断迭代,计算能力的突破性发展,以及全球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探索,RPA又重回企业视线,AI+RPA的结合,例如图像识别、机器学习,使RPA的应用范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因而可以处理以前无法完成的非结构化数据,四大的财务机器人就是RPA最典型的应用。RPA对行业并没有限制,所以,只要是基于规则的重复劳动,RPA均可以取代人力。

责任编辑:周星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