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世网

国内首个海量存储系统排行榜单发布,弥补存储产业短板
作者:张帅 | 来源:计算机世界
2021-01-29
国内存储行业缺乏权威第三方认证机构和统一评测标准的问题有望解决。

 

我们正处于一个数据爆炸时代的开端,以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基建带来更为广泛的连接,更加海量的数据,更为多样化的数据类型以及普遍的数据分析和处理需求,这些变化将给中国存储产业带来巨大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天津市电子学会秘书长回景旺表示,“2010年以前,国内对存储系统、介质、器件和材料的研究均落后于国外,国内存储垂直领域整体充斥着国外产品和技术。直到近十年来,国内在存储系统、介质、器件和材料领域的技术和产品才有了较快发展。其中,海量存储系统已经能与国外同类产品分庭抗礼,存储介质、器件和材料研究都在奋起直追。”

目前国内存储领域厂商众多,各类型产品的竞争力也在日益增强,但是缺乏权威的第三方认证机构和统一的评测标准。

该测评计量体系的缺失,造成了国内存储行业的无序发展,使得相关企业和产品陷入了同质化、低水平竞争,不利于牵引国内存储产业做大做强。同时,科研界和产业界也缺乏互动的桥梁,两者均在自己的圈子中闭门造车,科研界的成果也无法起到指引方向的作用,产业界则在无序和同质化中不断内卷。

于是,国内首个海量存储系统排行榜单——中国海量存储系统MassStor100排行榜(下简称MassStor100榜单)正式在线上发布。

存储行业挑战与机遇并存

与会嘉宾表示,目前国内存储技术发展现状有四个特点:

一是国内存储技术发展落后,存储材料和器件长期受制于人,并且存储核心技术以跟随、追赶为主,整体落后国外3-5年。除了NVMe、SCM等新技术外近20年存储技术无太大变化;

二是技术发展与市场需求不匹配。5G、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对存储的容量、性能、可靠性提出更高要求,当前存储技术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三是存储学术界和产业界的脱钩。学术界科研成果市场转化比较低,国内缺少具有影响力的跨越科研界和产业界的专业存储交流平台,促进产学研的发展与融合。

四是缺乏专业存储测评系统体系。存储评测机构集中在国外及国外评测标准无法满足国内实际应用需求,测试资源投入及收费标准极高不利于促进产业良性发展。

正是参考了当下的发展现状,中国海量存储系统排行榜更具意义,通过评测体系的建立,促进国内存储行业的有序发展,有利于牵引国内存储产业做大做强,具有重要的社会也许和社会价值。

据悉,中国海量存储系统MassStor100排行榜是由存储评测联合工作组筹备建设的中国海量存储系统计量体系,并根据评测数据定期发布的存储领域产品和技术的排行榜单。

该榜单通过对存储系统各项关键性技术指标进行综合抽象,形成的一套海量存储系统测评标准,并依此标准对已实施使用的海量存储系统进行评估后发布,上榜系统为国内已投入实际是使用综合指标排名前100的海量存储系统。本排行榜是为了提升存储评价能力,展示中国存储力量。

填补中国存储权威评测认证空白

中国海量存储系统MassStor100排行榜的发布,一方面能够指引存储技术和产品的发展方向,规范和推动国内存储行业的有序发展。另一方面,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应用单位各个方面的参与,能够有效打破存储领域中科研界和产业界的隔阂,加强科研界和产业界在存储领域的沟通交流,有效促成产学研结合,增强科研转化的推动能力。

首届榜单收录了包含政府、科研、教育、能源、医疗等十余个应用领域共计35套系统。来自中科曙光、海康威视、宏杉科技、云信达、英方软件等十余家国内主流专业存储及灾备厂商榜上有名。

其中,来自中科曙光的ParaStor和海康威视的DS-A视频云存储分别以72.35PB、70.74PB的有效容量位列榜单前两位。

以曙光海量分布式存储系统为例,曙光在超大规模存储系统有丰富的部署经验,在各行各业都有着广泛的部署及应用,曙光海量存储系统架构具有开放兼容的特性,底层采用标准的商用存储服务器节点,硬件平台可基于通用X86服务器或ARM服务器构建。存储软件从底层磁盘管理到上层应约协议,曙光都进行了深度优化与自主设计,有了以上的技术积累,曙光海量分布式存储系统才能做到高性能、高可靠、易管理三大特性。

据了解,MassStor100排行榜榜单将每年定期发布一次,既提升存储评价能力,也是展示中国存储力量的名片。

“首届榜单在数据收集阶段,受疫情、在线业务运行影响,覆盖范围有限。此外,存储涉及计算机、电子、芯片、材料等多个领域,建立一个完整、权威的存储测评计量体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得到各方广泛支持与帮助。”存储评测联合工作组共主任田震说道。“未来希望更多的用户、存储厂商参与进来,共同努力将MassStor100排行榜能够长期、系统的举办下去。”

存储评测联合工作组共主任曲志刚表示,“希望MassStor100排行榜的设立能规范和推动国内存储行业的有序发展,通过专业化和引领性的规范,为用户选型提供参考依据;全面展现存储技术和应用发展趋势, 牵引产业健康发展,加速中国存储产业从研发创新向产业领跑转变。”

责任编辑:张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