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世网

“互联网+医疗”,让好医生“触屏可及”
作者: 刘永生 | 来源:大河网
2018-04-20
日前,李克强总理在视察、调研中指出,要积极发展“互联网+医疗”,医卫部门要发掘优质医疗资源的潜能,让好医生在中西部基层也能“触屏可及”。

 

日前,李克强总理在视察、调研中指出,要积极发展“互联网+医疗”,医卫部门要发掘优质医疗资源的潜能,让好医生在中西部基层也能“触屏可及”。

“互联网+医疗”是近两年才出现的新概念,国家推进“互联网+医疗”,是希望从战略层面改造传统医疗服务模式,创造新的医疗服务模式,这样,集中于大城市的优质医疗资源,就可以惠及农村贫困地区的患者。

“互联网+医疗”的实现模式是什么?这是一个宏大的命题。我们仅从“健康教育”这个小切口谈谈“互联网+医疗”能做什么。

在互联网不发达的时代,人们的健康信息来源有:专业人员、书籍、大众传媒(报纸、广播、电视),这三方面都有局限。传统媒体是单向传播,而且没有数据库查询功能,患者要寻找一条自己需要的、有效的信息,如大海捞针。

在互联网发达的时代,人们有更多的渠道获取专业信息,举例如下:

1.互联网公司开发的搜索引擎就是一个大数据库,可供人们随时查询,但这些数据的质量参差不齐,有些词条夹带商业虚假宣传。怎么办?找权威的学术资源,学术论文网站提供的付费下载服务,可帮助人们得到更真实可靠的信息。

2.学术信息,艰深难懂,不是人人都能读懂,怎么办?现在,许多音频、视频应用程序,已开发出成熟的平台,许多医学专业院校的教授们以公开课的形式,为百姓讲健康知识,他们的讲解很通俗,公众可以根据需要“点播”节目。目前,这类资源数量还不够多,但一定会迅速丰富起来。

3.人们的学习能力有高有低,碰到的保健问题各不相同,因此,“一对一”的咨询服务也很必要,即一步一步教给患者怎么做。可是,这要耗费很大的人力成本,目前国内外也有人在研究“电子诊断系统”,但还未见到十分成熟、普遍推广的产品。

总之,互联网已经形成一个巨大的知识资源库,能否“沙里淘金”,从中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这要靠各自不同的“发掘”能力。

当看到许多患者在茫然无知中贻误了时机,拖延了治疗,我常常遗憾地想:

1.信息资源只对那些有需求的人有价值,如果没有需求,它一文不值;

2.信息资源只对那些具有学习能力的人有价值,如果你没有“发掘”能力,它没有价值;

3.获取信息的路途上,要有一个循循善诱的良师引导。

责任编辑:赵新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