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世网

容器为什么能让你在数字化转型中领先一个身位
作者:李丽 | 来源:计算机世界
2019-04-19
企业为什么要拥抱容器平台,以及对应用进行微服务化改造?

 

      从“Cloud First”到“Cloud Only”, 数字化转型已到达了一个新阶段。同时也是以虚拟化技术和分布式架构替代传统集中式架构,从产品向服务化交付模式转变的时期。

毫无疑问的是,数字化转型2.0时代对云平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需要云平台能够支撑云原生应用,要以微服务架构和DevOps开发流程交付自己的产品和服务。

拥抱容器,从应用架构入手

“在产业互联网时期,除了从广度上需要各产业之间进行协同联动外,更重要的是产业从内到外,需要以消费者为中心,合理安排生产要素和经营方式,快速迭代产品,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功能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这要求企业转变思维,除了以消费者为中心外,还要从项目为中心转变为以产品为中心才可以快速迭代产品,缩短产品交付周期,给消费者提供服务。而业务的敏捷性、弹性、个性化和智能化的要求,必然要求底层IT要支撑这些业务的变化。”青云QingCloud应用及容器平台研发总监周小四,谈及企业为什么要拥抱容器平台,以及对应用进行微服务化改造的必要性。


青云QingCloud应用及容器平台研发总监周小四

在青云QingCloud看来,容器正是云原生时代的核心基础设施。而云原生时代,容器是最小颗粒、最小单元的基础设施。

容器、DevOps和微服务是云原生的铁三角,其中,容器已经过了技术炒作期,开始进入技术理性落地的阶段。容器编排首推的产品Kubernetes的学习成本很高,安装部署很复杂,在企业容器落地过程中似乎不那么“友好”。

前面有云原生的转型需求,后面有依托云容器的解决方案,而中间这一至关重要的连接由谁来做?

也正是基于此,青云QingCloud在2016年11月率先推出了业界首创的一套架构同时支持虚拟化和容器的技术,2017年发布了Kubernetes on QingCloud,2018年推出全新产品品牌KubeSphere容器平台,以帮助企业快速、低成本的实现业务的容器化。

青云QingCloud充分认识到,拥抱了容器,接下来的落脚点应该在容器上的应用,以及架构的改造。

“我们要从以前的单体应用、3 Tier、SOA架构转化到微服务架构。单体应用是把所有的功能、服务绑在一起交付。当出现瓶颈和问题时,需要重新打包、重新交付,非常不灵活。而把微服务、容器平台和DevOps三者结合,企业采用了这些工作流程就能走向云原生的道路。“周小四在在采访中如此谈到。

不过,应用如何才能改造成微服务的架构,这个服务要切分到多细的颗粒度才是真正的微服务?这是企业在技术落地时遇到的最现实的问题。

“我们的观点是不要一步到位,要逐步进行。MicroService(微服务)允许有中间状态,也就是MiniService,一个服务可以包含多个功能。这里存在很多数据管理的知识和拆分的问题,如果企业技术人员觉得很麻烦,只要不影响业务的敏捷性,是可以把它们合在一起的。”周小四如此建议说。

基于Kubernetes的企业级再造

我们知道,Kubernetes的基本特性就是可以让应用开发和交付变得更快速。同时,Kubernetes天然适合微服务,它已经内嵌了诸多微服务的功能,比如服务注册、服务发现等。它也是微服务和DevOps的最佳桥梁,从而让企业的产品交付周期变得越来越短。另外,Kubernetes本身具有可移植性,你可以在公有云、私有云、裸机、虚机甚至是底层操作系统等任何地方,随处部署,部署在Kubernetes上面的应用也可以随意迁移。

但是当微服务变得越来越多时,管理就会出问题。就像汽车的轮子,单个轮子肯定不行,需要整装、驱动,如何管理这些轮子也很重要。这时候必须有一个管理系统,Kubernetes不仅仅是容器的调度和编排,它还制订了一套标准和规范,生态非常强大。Kubernetes已经成为容器平台的标准,而青云QingCloud认为,它也是容器时代的分布式操作系统内核,所以拥抱Kubernetes也是势在必行。

不过,纵然Kubernetes底层有着天然优势,但是对于企业需要的上层服务如DevOps、微服务治理等功能却爱莫能及。

“如果原生Kubernetes能满足企业的需求,我们就没必要做KubeSphere,因为在企业落地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比如,如何实现高性能持久化存储?如何实现高性能网格?如何应对陡峭的学习曲线?如何快速拓展以应对不断变化的需求?这些问题正是青云QingCloud的客户心声。”周小四谈及KubeSphere时表示。

而Kubernetes学习门槛、学习曲线有多高?周小四,这位曾设计与主持开发出QingCloud AppCenter企业级应用中心、OpenPitrix多云应用管理平台等重量级产品的技术大咖,也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去学习Kubernetes。

2019年4月19日,KubeSphere容器平台高级版在客户的期待中问世。

为了让Kubernetes在落地过程变得更加友好,青云QingCloud做出了很多的努力。KubeSphere容器平台团队用了大量时间思考如何设计产品,同时思考如何能让这个平台在激烈的容器竞争环境中保持长久的竞争力。

结论就是,要设计更先进、更灵活的架构。

首先,要让KubeSphere可部署在任何的Kubernetes集群上,包括任何一个发行版。KubeSphere必须拥有纳管的能力,以满足客户尝试的不同管理平台。并与Kubernetes社区紧密结合,及时上报问题给社区上游。

其次,强调可配置、可插拔功能。KubeSphere的定位是分布式操作系统,Kubernetes是里面的内核,这是青云QingCloud会一直遵循的发展方向。

在微服务治理方面,目前主要是Istio和Spring Cloud两大流派。青云QingCloud选择了拥抱Istio,因为它的架构更为先进。但同时,青云QingCloud也不会忽视Spring Cloud的客户。因此,青云QingCloud同样支持Spring Cloud架构,用户可以选择Istio框架,也可以选择Spring Cloud,这个“两全齐美”的功能配置,迄今为止在业界还是首例。

极简和减负的背后

KubeSphere容器平台产品经理于爽,在接受记者的采访中谈到说:“我们一直强调和主导的理念就是“极简”和“减负”。Kubernetes、DevOps、微服务、应用管理给客户带来了太多认知上的负担,所以,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产品可以减轻客户的负担。KubeSphere容器平台做到了尽可能多的屏蔽抽象、难入手的技术难点,同时也让传统企业客户能在他们更熟悉的传统虚拟化环境中去使用这个平台。比如,通过界面语言,让他们易于理解,降低其学习成本。


KubeSphere容器平台产品经理于爽

总结KubeSphere 容器平台高级版的三大特性:

一是,从最底层提供稳定的网络存储方案。有了网络、存储和负载均衡的保证,也就意味着上层构建的容器平台以及业务在稳定性上得到了保障,地基是安全可靠的。

二是,上层应用开发及管理。为客户提供使用KubeSphere时的各种场景和

所需要的各种功能。

三是,所见即所得的用户体验。让每一步操作更专注于任务本身。比如首先降低服务发布的操作流程;其次让界面语言更容易被理解,界面语言聚焦于当前任务,而非技术。

“极简”和“减负”,可没有说起来那么简单。原因正是Kubernetes的网络不是基于多租户的设计模式,但多租户却是企业客户的刚需。那就必须有多租户网络进行强隔离的方式,而不是通过防火墙做隔离、配置过滤的方式。青云QingCloud的SDN在私有云和公有云都得到验证,其性能稳定,稳定性都高于开源的网络方案。另外,存储和网络是青云QingCloud的核心优势,这也是业界看好KubeSphere可以走得长远的原因。

 

责任编辑: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