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云世界里快速交付现代化应用,VMware创新云原生应用
当美国顶级滑雪运动员SkierLindseyVonn和美国职业足球俱乐部著名四分卫SteveYoung出现在今年的VMworld大会现场时。我不禁疑惑,难道他们的运动也和科技有什么直接关联吗?答案是否定的。当他们分享各自不懈的训练,坚韧地克服伤病带来的障碍又重新站在领奖台的经历后,你会强烈地感受到,保持激情终将会让不可能变为现实。这也正是VMware自身想表达的对可能性的不懈追求。
几年前,VMware提出要让企业在任意云上运行任意应用程序,并且从任意设备访问它都很简单。接下来我们的确已看到,VMware通过全球一致的基础架构、丰富的产品家族和广泛的生态伙伴将混合云、多云愿景变为现实。
现在的VMware又有什么愿景和目标?这也是VMware想要通过今年的VMworld大会向外界传达的信息。
云原生技术构建现代化企业应用
数字创新正在重新定义业务规则,今天VMware关注的是企业数字化世界里企业所需的技能,以及如何适应当今的多云环境,构建现代化的企业应用,并掌握新的应用交付方法。
围绕这一重点,在VMworld第一天的大会上,VMware就重磅宣布推出VMware Tanzu产品组合。VMware首席执行官Pat Gelsinger在采访中更是强调说这是一个堪比虚拟化技术的又一个突破性的技术,这也让VMware再一次有了独特的市场定位。因为VMwareTanzu可以使企业能够充分发挥Kubernetes的潜力,改变企业在Kubernetes上构建、运行及管理软件的方式。VMware Tanzu产品与服务将助力企业构建现代化应用程序,跨环境实现Kubernetes的一致运行,并通过单一控制点管理其全部Kubernetes集群。
VMware首席执行官Pat Gelsinger在VMworld 2019大会上演讲
VMware亚太及日本地区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Bruce Davie在随后的采访中对此也谈到:“在亚太,尤其是中国,大量的现代化应用程序正在出现。用云原生技术和方法来构建这些应用程序无疑是最好的方式。这也是VMware公开拥抱开源的原因。而Kubernetes会让这些应用构建最简单和便捷。
所以在VMware Tanzu发布的同时,VMware也发布了Project Pacific(太平洋计划)的技术预览,该项目专注于在未来版本中将VMware vSphere转换为Kubernetes原生平台。
太平洋计划如何把vSphare和Kubernetes结合在一起?
该平台的突破性重新架构将助力企业推动vSphere上的现代化应用程序开发和运维,同时继续利用现有的技术、工具与技能投入。IT运维人员将使用vSphere工具为开发人员交付Kubernetes集群。而开发人员则可使用Kubernetes API访问软件定义数据中心(SDDC)基础架构。
也就是说,通过太平洋计划开发人员与IT运维人员可以通过vSphere中的Kubernetes结构获得一致视图。
我们知道,VMware PKS作为旗舰Kubernetes产品,在全球范围内最为大型、复杂的企业内采用,助力其部署、运行和管理Kubernetes,实现跨多云环境的生产。
对于广大想要进行现代化进程的企业来说,现在就可以采用VMware PKS开启vSphere上的Kubernetes之旅。
现代软件供应链,快速实现现代化应用交付
现代应用程序是高度动态和高度分布的。未来几年,企业将构建比过去几十年更多的应用程序,创新速度正在加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IT需要更高的灵活性,VMware也在至力于为企业提供至关重要的灵活性和控制。
VMware首席运营官Sanjay Poonen在采访中也谈到,VMware已投入大量资金,提供全面的开发人员工具组合和现代软件供应链,帮助企业开发人员,快速交付应用,共同把产品推向市场。VMware有能力在企业数字化进程中帮助他们构建现代化的企业平台。
为了帮助企业构建现代化平台并为他们提供最新的应用交付方法,除了上述VMware Tanzu产品组合,在今年的VMworld大会上,VMware 还宣布了VMware Cloud Provider平台的最新创新。通过收购Bitnami,使VMware能够为VMware Cloud Provider提供全新解决方案,帮助其交付现代化应用服务。并可以助力云供应商在全新的应用程序经济环境下进一步拓展商机。
Bitnami提供了一套经过验证的应用程序包,使开发人员能够快速构建云中的各种格式的服务,包括虚拟机、容器和Kubernetes helm图表。Bitnami的目录拥有“数百万”个点击部署应用程序和开发堆栈,适用于主要的云计算和Kubernetes环境。
发挥云的最大价值,全面拥抱开源
现任VMware副总裁兼首席开源官的Dirk Hohndel三年前加入VMware,负责领导VMware的开源项目。作为最早的Linux内核开发者,Dirk一直是Linux 和开源软件的积极开发者和贡献者,多年以来他贡献的开源项目已达数十个,目前也被选举为Linux基金会理事。他的加入,也极大推动了VMware开源团队与开源社区的互动。
成功转型云业务的VMware必然要向“发挥云的最大价值”方向持续演进。而Kubernetes的出现正是为了让用户能够在云上以“可扩展、可复制、高度自动化”的方式开发、交付和运维软件。
“公开拥抱开源,拥抱Kubernetes,这对VMware来说顺理成章。我的加入正是让公司加速开源项目的进程。企业数字化进程中,工作负载等等方面都在改变。因为我们有很多客户在现代化进程中一直有顾虑,到底是做迁移还是彻底重构。所以,对于VMware来说,我们需要基于应用,而不再是一个个容器来构建企业现代化架构,重点解决客户面临的棘手问题。”Dirk Hohndel在采访中这样谈到。
围绕着开源,企业应用已经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样,今天的VMware已在将开源渗透到各个产品领域。
近期,VMware的大手笔收购行动也引起了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在与Pivotal几经分合之后,VMware最终收购了Pivotal。促使两家企业最终成为一家人的最根本原因还是两家共同的客户呼声高涨。
Pivotal为开发者社区提供全面平台和深度连接。每月有150万新项目使用Spring Initializer进行开发,而Spring Boot每月下载量达7500万次。Pivotal Application Service(PAS)在全球范围内拥有75万企业实例。
作为VMware中国研发中心总经理,任道远带领的VMware中国研发团队肩负着推动VMware全球技术创新和支持本土市场发展的重任。VMware在中国研发中心发起的开源可信的容器镜像仓库项目Harbor,在2018年被CNCF 正式接纳为沙箱项目,Harbor也成为CNCF 基金会第19 个孵化项目。
VMware中国研发中心总经理 任道远
其实在CNCF 正式接纳Harbor 为沙箱项目之前,VMware就已经规划了其Cloud Harbor战略蓝图,这也是VMware中国独有的战略合作计划。
在云原生领域推出Cloud Harbor,VMware希望能够让自己在企业级IT市场的能力和经验与开源社区的开放创新相结合,带给用户更高的价值和更多的选择。就在今年的VMworld大会结束之即,任道远在采访中也谈到,目前,在物联网,边缘计算等领域Harbor与现有的VMware商业化产品正在进行融合。
如VMware Cloud首席技术官Kit Colbert所说,我们的客户正将混合云与原生公有云的世界整合到单一而全面的战略之中。目前,VMware拥有业经验证且部署广泛的产品组合之一,在推动下一代云计算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通过交付混合云、统一多云并为现代化应用奠定基础,VMware拥有着助力客户加速云计算之旅的独特机遇。
这一点在VMware中国的云原生实验室也得到印证,据任道远透露,目前进入沙箱的云原生项目已多达40多个,还未正式进入的外部项目更是高达500多个。
近两年来,Kubernetes已经成为了企业云原生应用的必由之路,面向云原生应用开发的技术也越来越受企业追捧。开源的价值正是由于开放、创新,并且在持续开放共享成果的良性循环中让各方受益。
VMware现已成为Kubernetes开源项目的前三大贡献者,今年推出的VMwareTanzu产品组合也充分利用了开源软件的核心理念。如451 Research首席分析师的评价所说,基于收购、有机创新与开源贡献,VMware在快速演化的云原生行业中奠定了其领导者地位。
责任编辑: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