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华为软件开发云成为软件产业发展的黑土地
作者:刘沙 | 来源:计算机世界
2018-12-27
华为软件开发云已经不仅仅是其本身,通过它,华为连接了企业、政府、众多的软件外包服务平台,也连接了教育机构、高校,现在已经形成一个软件产业中心、一个产业网络。
近日,在2018云南-华为软件产业峰会上,1500余名政府领导和软件AI产业领域的专家学者、行业精英等,围绕“云智软件,众享未来”的主题,共同探讨了智能化趋势下如何做大做强软件产业、助力数字经济腾飞。来自华为公司的政企云、数字政府业务部总裁杨瑞凯和华为软件开发云总经理徐峰分别分享了华为对于软件产业的看法和探索,以及华为软件开发云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计划。
杨瑞凯指出,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软件信息产业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2017年中国软件产业收入超过5.5万亿,已经达到美国软件产业收入的一半,但我们也要清醒看到软件产业的核心技术、人才结构、知识产权方面还存在短板,中国软件业小、散、弱的问题仍然存在。当“软件定义一切”成为现实,软件实力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区域信息产业的三大综合能力之一。当前中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优化结构、转化新动能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发挥软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支撑性和先导性作用。
从华为30多年的发展历程来看,软件研发在整个研发体系里一直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1999年,华为就通过了CMMI五级认证。华为一直非常重视在研发上的投入,每年的研发投入都不低于销售收入的10%,预计今年的研发投入将达到1千亿人民币。大量的研发投入帮助华为构建了优秀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也积累了丰富的软件开发能力和软件开发工具,支撑着华为8万个研发人员进行研发。华为愿意把这些经验和成果贡献出来,提供从项目管理到配置管理、到代码解释等服务,即华为软件开发云服务。
目前,华为已经和大连、程度、杭州、青岛等30多个城市进行软件开发云合作,在云上为软件研发保驾护航。此次华为将携手上下游产业合作伙伴,协助云南省政府打造多语种和小语种合作。2015年华为就与云南省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2017年10月华为又与昆明市签订了软件开发云协议,共同成立了软件开发云创新中心。截止到今天,华为已经为昆明市近百家企业、30多家高校和众多职业院校提供了帮助,为当地人员创新创业提供了有效支撑。此次华为与昆明再次签订《深化合作协议》,除了软件开发云之外,还将在产业云、大数据、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平安云南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华为会把技术、服务、平台和上游下合作伙伴不断导入到云南昆明,助力昆明市及云南软件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在徐峰看来,所有数字世界的变革,本质都是软件,因为软件承载了所有数字的产生、处理和发展。在未来的智能世界里,软件仍然是核心,是这个世界的神经系统。
据徐峰介绍,在华为成立之初,也是以个人技术专家为主,他们会像救火英雄一样去解决软件问题。随着公司发展,公司要提升软件的交互质量和研发效率,所以在1998年左右,华为引入了业界比较成熟的CMMI体系,提供了一种微工程的交互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华为的软件设计、交互质量得到了提升,效益也得到了飞速增长。随着客户需求越来越多,华为又引入了敏捷,使华为的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
2015年,华为公司提出倡议:希望把华为多年研发的实践经验分享给更多的企业。因此,2015年4月,华为公司成立了软件开发云项目,在随后三年内不断进行研发。如今,华为软件开发云已经在国内获得了市场第一的位置,获得了不同行业的荣誉和认同。
经过三年发展,华为软件开发云已经进入30多个城市,为15万开发者提供服务,共有30多万个项目在华为软件开发云上进行。同时,华为还与北大、大连理工、云南大学等高校共同发展了近60门课程。除了软件开发的生产平台之外,为了进一步扩大软件生态,华为还在很多软件大赛中与周边行业、高校、合作伙伴建立联系。如华为公司在今年开展的软件精英大赛中,邀请了2万多个参赛队伍在华为软件开发云上进行比赛,这些同学仅用两周时间就能适应整个华为软件开发云的流程,交互质量非常高。在此后开展的华为软件开发云大赛中,华为联合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共同开展了人工智能和工业技术首届APP大赛,也引入了华为软件开发云平台,所有的参赛队伍都对该平台给予了赞美。
在演讲中,徐峰还以实际案例讲述了华为软件开发云给城市、企业和高校带来的收益和提升。如一家从事软件专业服务、叫拇指云的企业,专门帮助一些软件能力较弱的企业进行定制化软件服务。由于他们的团队分散在各个区域,且客户是在另外一个城市里,在软件交互过程中,大家就通过华为软件开发云平台上的项目管理,和客户的团队进行无缝交流,同时也借助华为软件开发云的检查和测试服务,提升自己的软件质量。据统计,这个项目的交互周期比预期提升了30%-40%的效率。
徐峰表示,在华为软件开发云走过的3年历程中,华为看到了很多企业的成长,在项目交流过程中,也感受到了如同华为当年创业时的场景。“我们非常渴望将华为软件开发云的能力带给中国的每一家企业,希望这些企业将来也能像华为公司一样,成为一个技术型的,为人类社会发展创造价值的伟大企业。”
随后,徐峰还从人工智能、云计算和人才培养三个方面展望了华为软件开发云的未来。
在人工智能领域,徐峰指出,人工智能是21世纪大家公认的通用技术,华为公司也发现了这个重大的战略机遇,因此推出了全场景、全栈的服务方案。全场景是从智能终端到云、到边缘、到物联网;全栈是从芯片再到软件框架,到开发者的运用平台。在开发者的运用平台上,华为提供了专业的人工智能平台,累计45项专业服务,142项功能。此外,华为还提供了很多简单实用的语音识别等能力,可以帮传统的软件开发者便捷的实现能力。以交通行业为例,通过采用人工智能进行调整,华为已经帮助深圳交通局提升了15%以上拥堵治理能力,大幅度削减了堵车情况。
在云计算领域,华为软件开发云通过不断发展,不断提升云上的能力,在原来的项目管理走向托管等能力之外,还将提供非常多的云上专业测试服务,并面向开源领域提供下载能力。“我们希望能助力更多软件企业提升它们的软件交互能力和软件质量,帮助这些企业从后端运营质量,以及客户缺陷反馈上进一步提升效率,实现真正端到端全面的发展。”
2018年,华为还着力发展了公有云业务,基于基础设施平台、软件开发平台、人工智能平台,以及系统平台,目前已经构筑了148类完整的华为云方案,通过大量的市场聚合云平台,将帮助更多企业在华为云的黑土地上进一步发展。
在人才领域,虽然从1978年到2017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已经翻了48倍,但是企业对于软件领域人才的诉求仍在不断提升,企业渴望高校培养出的人才走出校园后就能够为企业生产直接做出贡献。正是由于看到了ICT领域的人才短缺情况,华为希望也能在这个产业发挥作用。
据了解,华为在软件开发云的基础上叠加了教育平台,通过教育平台,华为与各个高校合作,搭建软件工程、编程类等联合创立学科和实训的平台,构筑面向企业、园区人才对接的平台、和产业接轨的平台。“我们希望除了给园区企业提供更强劲的软件工程能力之外,还有更多的人才作为新鲜血液补充给企业,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整个软件经济。”徐峰强调。
2018年,华为还推出了一个平台,进行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软件工程四个学科的建设,支持8个编程语言。2019年,华为将与很多高校联合开设100多个课程,从学生的课程预习到老师的课堂教学,从老师布置的作业到学生作业的自动判断,全面提供端到端的学习方式,同时为高校提供考试平台和项目平台,构筑新兴教学的平台和能力。
徐峰在总结时说到:“通过这些回顾和展望,我们可以发现,华为软件开发云已经不仅仅是华为软件开发云本身,通过它,我们连接了企业、政府、众多的软件外包服务平台,也连接了教育机构、高校,我们已经形成一个软件产业中心、一个产业网络,相信未来我们一定能为整个软件产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杨瑞凯指出,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软件信息产业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2017年中国软件产业收入超过5.5万亿,已经达到美国软件产业收入的一半,但我们也要清醒看到软件产业的核心技术、人才结构、知识产权方面还存在短板,中国软件业小、散、弱的问题仍然存在。当“软件定义一切”成为现实,软件实力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区域信息产业的三大综合能力之一。当前中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优化结构、转化新动能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发挥软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支撑性和先导性作用。
从华为30多年的发展历程来看,软件研发在整个研发体系里一直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1999年,华为就通过了CMMI五级认证。华为一直非常重视在研发上的投入,每年的研发投入都不低于销售收入的10%,预计今年的研发投入将达到1千亿人民币。大量的研发投入帮助华为构建了优秀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也积累了丰富的软件开发能力和软件开发工具,支撑着华为8万个研发人员进行研发。华为愿意把这些经验和成果贡献出来,提供从项目管理到配置管理、到代码解释等服务,即华为软件开发云服务。
目前,华为已经和大连、程度、杭州、青岛等30多个城市进行软件开发云合作,在云上为软件研发保驾护航。此次华为将携手上下游产业合作伙伴,协助云南省政府打造多语种和小语种合作。2015年华为就与云南省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2017年10月华为又与昆明市签订了软件开发云协议,共同成立了软件开发云创新中心。截止到今天,华为已经为昆明市近百家企业、30多家高校和众多职业院校提供了帮助,为当地人员创新创业提供了有效支撑。此次华为与昆明再次签订《深化合作协议》,除了软件开发云之外,还将在产业云、大数据、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平安云南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华为会把技术、服务、平台和上游下合作伙伴不断导入到云南昆明,助力昆明市及云南软件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在徐峰看来,所有数字世界的变革,本质都是软件,因为软件承载了所有数字的产生、处理和发展。在未来的智能世界里,软件仍然是核心,是这个世界的神经系统。
据徐峰介绍,在华为成立之初,也是以个人技术专家为主,他们会像救火英雄一样去解决软件问题。随着公司发展,公司要提升软件的交互质量和研发效率,所以在1998年左右,华为引入了业界比较成熟的CMMI体系,提供了一种微工程的交互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华为的软件设计、交互质量得到了提升,效益也得到了飞速增长。随着客户需求越来越多,华为又引入了敏捷,使华为的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
2015年,华为公司提出倡议:希望把华为多年研发的实践经验分享给更多的企业。因此,2015年4月,华为公司成立了软件开发云项目,在随后三年内不断进行研发。如今,华为软件开发云已经在国内获得了市场第一的位置,获得了不同行业的荣誉和认同。
经过三年发展,华为软件开发云已经进入30多个城市,为15万开发者提供服务,共有30多万个项目在华为软件开发云上进行。同时,华为还与北大、大连理工、云南大学等高校共同发展了近60门课程。除了软件开发的生产平台之外,为了进一步扩大软件生态,华为还在很多软件大赛中与周边行业、高校、合作伙伴建立联系。如华为公司在今年开展的软件精英大赛中,邀请了2万多个参赛队伍在华为软件开发云上进行比赛,这些同学仅用两周时间就能适应整个华为软件开发云的流程,交互质量非常高。在此后开展的华为软件开发云大赛中,华为联合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共同开展了人工智能和工业技术首届APP大赛,也引入了华为软件开发云平台,所有的参赛队伍都对该平台给予了赞美。
在演讲中,徐峰还以实际案例讲述了华为软件开发云给城市、企业和高校带来的收益和提升。如一家从事软件专业服务、叫拇指云的企业,专门帮助一些软件能力较弱的企业进行定制化软件服务。由于他们的团队分散在各个区域,且客户是在另外一个城市里,在软件交互过程中,大家就通过华为软件开发云平台上的项目管理,和客户的团队进行无缝交流,同时也借助华为软件开发云的检查和测试服务,提升自己的软件质量。据统计,这个项目的交互周期比预期提升了30%-40%的效率。
徐峰表示,在华为软件开发云走过的3年历程中,华为看到了很多企业的成长,在项目交流过程中,也感受到了如同华为当年创业时的场景。“我们非常渴望将华为软件开发云的能力带给中国的每一家企业,希望这些企业将来也能像华为公司一样,成为一个技术型的,为人类社会发展创造价值的伟大企业。”
随后,徐峰还从人工智能、云计算和人才培养三个方面展望了华为软件开发云的未来。
在人工智能领域,徐峰指出,人工智能是21世纪大家公认的通用技术,华为公司也发现了这个重大的战略机遇,因此推出了全场景、全栈的服务方案。全场景是从智能终端到云、到边缘、到物联网;全栈是从芯片再到软件框架,到开发者的运用平台。在开发者的运用平台上,华为提供了专业的人工智能平台,累计45项专业服务,142项功能。此外,华为还提供了很多简单实用的语音识别等能力,可以帮传统的软件开发者便捷的实现能力。以交通行业为例,通过采用人工智能进行调整,华为已经帮助深圳交通局提升了15%以上拥堵治理能力,大幅度削减了堵车情况。
在云计算领域,华为软件开发云通过不断发展,不断提升云上的能力,在原来的项目管理走向托管等能力之外,还将提供非常多的云上专业测试服务,并面向开源领域提供下载能力。“我们希望能助力更多软件企业提升它们的软件交互能力和软件质量,帮助这些企业从后端运营质量,以及客户缺陷反馈上进一步提升效率,实现真正端到端全面的发展。”
2018年,华为还着力发展了公有云业务,基于基础设施平台、软件开发平台、人工智能平台,以及系统平台,目前已经构筑了148类完整的华为云方案,通过大量的市场聚合云平台,将帮助更多企业在华为云的黑土地上进一步发展。
在人才领域,虽然从1978年到2017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已经翻了48倍,但是企业对于软件领域人才的诉求仍在不断提升,企业渴望高校培养出的人才走出校园后就能够为企业生产直接做出贡献。正是由于看到了ICT领域的人才短缺情况,华为希望也能在这个产业发挥作用。
据了解,华为在软件开发云的基础上叠加了教育平台,通过教育平台,华为与各个高校合作,搭建软件工程、编程类等联合创立学科和实训的平台,构筑面向企业、园区人才对接的平台、和产业接轨的平台。“我们希望除了给园区企业提供更强劲的软件工程能力之外,还有更多的人才作为新鲜血液补充给企业,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整个软件经济。”徐峰强调。
2018年,华为还推出了一个平台,进行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软件工程四个学科的建设,支持8个编程语言。2019年,华为将与很多高校联合开设100多个课程,从学生的课程预习到老师的课堂教学,从老师布置的作业到学生作业的自动判断,全面提供端到端的学习方式,同时为高校提供考试平台和项目平台,构筑新兴教学的平台和能力。
徐峰在总结时说到:“通过这些回顾和展望,我们可以发现,华为软件开发云已经不仅仅是华为软件开发云本身,通过它,我们连接了企业、政府、众多的软件外包服务平台,也连接了教育机构、高校,我们已经形成一个软件产业中心、一个产业网络,相信未来我们一定能为整个软件产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责任编辑: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