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新品牌计划”出年报 从扶持个体转向激活产业带
截至2019年12月,新电商平台拼多多推出的“新品牌计划”正好过去一年。
12月10日,拼多多副总裁井然在产业互联网赋能品牌升级暨“新品牌计划”大会上公布了新品牌计划的“年度成绩单”。
据井然透露,截至今年9月底,“新品牌计划”正式成员已达85家,超过800家包括知名品牌在内的企业参与了C2M(customer to manufacture)定制化生产。此外“新品牌计划”还出现两个重要变化,井然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第一是从扶持单个企业,升级为激活产业带集群;第二是从定向培育,升级为开放式平台。”
800企业参与定制化
2018年12月,拼多多在深圳启动“新品牌计划”。彼时拼多多方面对外称,计划扶持1000家覆盖各行业的工厂品牌。
据拼多多联合创始人达达当时介绍,拼多多将通过需求侧的改革推动中小制造企业的供给侧改革,发挥互联网的平台优势,帮助消费者找到需要的产品。
家卫士作为首期试点工厂和拼多多展开合作。家卫士每年生产超过100万台扫地机器人,被烙上霍尼韦尔、惠而浦、飞利浦等品牌标识,送往全球各地。
据记者了解,“新品牌计划”合作的企业大概具有以下特征:为国内外知名品牌代工,在国际供应链中扮演重要角色,但自身的营销通路和经验严重不足,转型升级困难,自主品牌的价格优势很难转化为规模优势。
从井然公布的数据看,“新品牌计划”有望完成年度任务。截至今年9月底,“新品牌计划”正式成员已达85家,超过800家包括知名品牌在内的企业参与了C2M定制化生产,累积推出超过1800款定制化产品,订单量超过7000万单。
据记者了解,“新品牌计划”另一个重要功效则在于帮助拼多多从产业链源头控货、建立与品牌的信任关系,是拼多多必须、迫切要走的一步。基于这样的背景,拼多多在新品牌计划的准入上就会相对严格,倾向于寻找有产业基础、技术背景强的腰部甚至头部企业合作。
不过对优质的合作伙伴而言,拼多多最大的吸引力还在于平台的快速增长与流量扶持。“今年第三季度,拼多多平均月活跃用户数达到4.296亿户。”井然同时用订单数说明拼多多的高速增长,“2018年,平台一共完成111亿笔订单,约占中国全社会包裹总量的五分之一。2019年上半年,完成了70亿笔订单,占全社会包裹总量的比例攀升至四分之一。”
孚日样本
值得注意的是,“新品牌计划”公布一年之后的重要变化,是从扶持单个企业转向激活产业带,背后是拼多多在产业链源头进行深度扩张的野心。
拼多多家纺业务负责人表示,未来一年,平台将倾斜资源培育100家销售额过亿元的家纺制造企业。此外,拼多多还首度将“百亿补贴”下沉到优势区域产业集群,和地方政府联合推出“新品牌联盟”。据了解,首批联盟成员由孚日集团等15家企业组成。
创办于1987年的孚日集团,前身是高密毛巾厂,内外市场二八开,出口份额连续20年第一,美国市场50%的中国毛巾由孚日生产,是典型的外贸型制造工厂。记者走访孚日工厂时了解到,迪卡侬、宜家、无印良品、鳄鱼等国际品牌是其主要的外贸客户,工厂还给爱马仕、香奈儿这样的国际大牌做代工。
作为全球“毛巾生产霸主”,孚日也面临着国内市场开拓难、产品品牌弱的尴尬。孚日集团总经理吴明凤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孚日的生产、出口能力一流,但国内消费者对孚日的认知度不高,希望借助拼多多等平台在国内市场打响产品品牌,推动外贸和内销达到1﹕1。”
孚日的背后是山东高密纺织产业带急迫的转型诉求。高密共有规模以上纺织企业200多家,形成以孚日等为龙头的雁式发展格局,是山东十大产业集群之一。随着人口红利消失,企业正千方百计突破“纯外贸+代工”的困境。目前,只有少数大企业在逐步建立自己的品牌,更多企业还在“默默”代工。
今年12月9日,孚日股份在拼多多上的官方旗舰店推出99元出口优品全棉四件套等产品。据拼多多数据显示,相较前30日均值,该店日成交额增长1735%,全店支付额增长1031%。
不过记者注意到,目前孚日与拼多多建立的也并非排他性合作,与京东、网易严选、淘宝、苏宁易购等有不同程度的合作。吴明凤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目前在拼多多上推出的主要是引流款,接下来会根据拼多多数据进行测试,针对90后等年轻消费者群着手研发新品。“目前线上销售比例仅占10%~15%,未来希望线上线下各占50%,也在进一步寻找深度合作伙伴。”
责任编辑:周星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