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扶贫成风口,天翼云搭建扶贫“云”通道
来源:天翼云
2020-06-05
近几年,短视频直播平台让很多农村百姓实现了网上致富,不仅打造了一批网红农民,也让消费扶贫成为了主流。
绿色食品是否真的“绿色”?有机产品是否真的“有机”?许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疑问。
在位于秦巴山区腹地的双杨村高山地带千家排,海拔818米,深藏着一个“云端农场”。2020年,央视平台慢直播全程展示绿色无公害应季蔬菜的种植过程。通过这个“云端农场”,市民们在手机上就可以观看到菜蔬生长的全过程,还能开启“云上点单、线下收菜”模式,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新鲜的放心蔬菜。借助中国电信云视频监控以及天翼云平台智能视频云搭建而成的这一“云端农场”,为当地政府有效开辟出农产品“种产销一体化”新模式,帮助农民走上小康快速路。
两会期间,“扶贫”再次成为热词。政府报告中指出,要坚持现行脱贫标准,强化扶贫举措落实,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作为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这一目标显得更加艰巨。
近几年,短视频直播平台让很多农村百姓实现了网上致富,不仅打造了一批网红农民,也让消费扶贫成为了主流。随着宽带网络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扩散效应、普惠效应成为不断催生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电子商务、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将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数字技术多方赋能,脱贫轨迹可溯源
过去,人们常说:“要致富,先修路!”随着数字经济的爆发,“要致富,先上网”成为新口号。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让脱贫结果看得见、脱贫轨迹可追溯。
在甘肃省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的 “一户一策” 业务子系统里,详细记载着建档立卡贫困户由识别到退出的全程管理记录。该平台已与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系统指标体系实现无缝对接,可实时反馈扶贫工作进度。从平台系统上可以看到,目前结对帮扶的 88个行政村、5991户建档立卡户、25095人中,整村脱贫已达83个,行政村脱贫率94.31%。据了解,这是中国电信天翼云携手甘肃政府发挥云计算、大数据的精准扶贫优势,以数字技术助力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
“各位老铁集美们,今天上架的和田纸皮核桃,壳薄、果大、油脂量高,一个词那就是'真香'!”这是5月初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味道·直播助农”活动中的一幕。该活动的背后,是新疆和田地区行署联合多家单位运用天翼云会议系统“云签约”实现的产销对接战略合作,协议将整合各方资源,以网络直播形式推进“造血式”扶贫,形成可持续增收。
不难看出,从数据精准扶贫、到产业扶贫,再到消费扶贫,数字技术的应用已成为脱贫攻坚中的重要抓手。
云计算助力爱心扶贫不掉线
中国社会扶贫网作为国务院扶贫办主管的唯一的社会扶贫网络平台,承担着连接贫困人口、社会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的重任。这也导致扶贫网面临着超大的并发带宽压力及超高的网络运维成本。
通过“上云”,扶贫网成功解决这一痛点。天翼云为扶贫网系统提供了大批量服务器以及不限量的带宽服务,以应对高峰访问时期的网络“塞车”问题;并通过多种数据库的应用,有效保证了扶贫网网络系统的可靠性。
在云平台搭建完成后,天翼云又利用AI技术助力扶贫网完善网络扶贫。人工智能的应用,不仅帮助贫困农村农业经济实现更准确的产业预测、生产情况分析等,还将农村生产合作连接地更加紧密,实现农业生产更加科学合理的布局。
借助新技术、新平台、新渠道,脱贫攻坚战正在打响最后一枪。而在未来,如何运用好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5G、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统筹推进网络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智力扶贫,真正实现脱贫不返贫,更引人深思。
在位于秦巴山区腹地的双杨村高山地带千家排,海拔818米,深藏着一个“云端农场”。2020年,央视平台慢直播全程展示绿色无公害应季蔬菜的种植过程。通过这个“云端农场”,市民们在手机上就可以观看到菜蔬生长的全过程,还能开启“云上点单、线下收菜”模式,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新鲜的放心蔬菜。借助中国电信云视频监控以及天翼云平台智能视频云搭建而成的这一“云端农场”,为当地政府有效开辟出农产品“种产销一体化”新模式,帮助农民走上小康快速路。

两会期间,“扶贫”再次成为热词。政府报告中指出,要坚持现行脱贫标准,强化扶贫举措落实,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作为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这一目标显得更加艰巨。
近几年,短视频直播平台让很多农村百姓实现了网上致富,不仅打造了一批网红农民,也让消费扶贫成为了主流。随着宽带网络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扩散效应、普惠效应成为不断催生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电子商务、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将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数字技术多方赋能,脱贫轨迹可溯源
过去,人们常说:“要致富,先修路!”随着数字经济的爆发,“要致富,先上网”成为新口号。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让脱贫结果看得见、脱贫轨迹可追溯。
在甘肃省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的 “一户一策” 业务子系统里,详细记载着建档立卡贫困户由识别到退出的全程管理记录。该平台已与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系统指标体系实现无缝对接,可实时反馈扶贫工作进度。从平台系统上可以看到,目前结对帮扶的 88个行政村、5991户建档立卡户、25095人中,整村脱贫已达83个,行政村脱贫率94.31%。据了解,这是中国电信天翼云携手甘肃政府发挥云计算、大数据的精准扶贫优势,以数字技术助力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
“各位老铁集美们,今天上架的和田纸皮核桃,壳薄、果大、油脂量高,一个词那就是'真香'!”这是5月初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味道·直播助农”活动中的一幕。该活动的背后,是新疆和田地区行署联合多家单位运用天翼云会议系统“云签约”实现的产销对接战略合作,协议将整合各方资源,以网络直播形式推进“造血式”扶贫,形成可持续增收。

不难看出,从数据精准扶贫、到产业扶贫,再到消费扶贫,数字技术的应用已成为脱贫攻坚中的重要抓手。
云计算助力爱心扶贫不掉线
中国社会扶贫网作为国务院扶贫办主管的唯一的社会扶贫网络平台,承担着连接贫困人口、社会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的重任。这也导致扶贫网面临着超大的并发带宽压力及超高的网络运维成本。
通过“上云”,扶贫网成功解决这一痛点。天翼云为扶贫网系统提供了大批量服务器以及不限量的带宽服务,以应对高峰访问时期的网络“塞车”问题;并通过多种数据库的应用,有效保证了扶贫网网络系统的可靠性。
在云平台搭建完成后,天翼云又利用AI技术助力扶贫网完善网络扶贫。人工智能的应用,不仅帮助贫困农村农业经济实现更准确的产业预测、生产情况分析等,还将农村生产合作连接地更加紧密,实现农业生产更加科学合理的布局。
借助新技术、新平台、新渠道,脱贫攻坚战正在打响最后一枪。而在未来,如何运用好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5G、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统筹推进网络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智力扶贫,真正实现脱贫不返贫,更引人深思。
责任编辑: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