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世网

法律专家:未实行实名认证的网课直播平台涉嫌违法
作者:衎一 编辑:焦旭 | 来源:计算机世界
2020-04-21
学生上网课,家长增担忧。

 

今年的“寒假”有点长。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国的中小学校均开启了网络课堂的教学模式,虽然上课的问题解决了,但学生家长们新的担忧也随之而来了。

浙江、山东、广东等地相继曝出有不法分子利用学生上网课来实施诈骗,其中,冒充“班主任”主动加好友就是一种典型骗局。假班主任一般会在社交软件上“广撒网”来寻找目标,如果正好碰到学生真实的班主任与假班主任同姓或头像相同,学长和家长就会放松警惕并接受好友请求。随后“班主任”就会以学生需要上付费网课为名,伪造落款是市教育体育局的官方通知,并以此索要网课费和设备押金等的费用,等到家长如数转账后到学校去领取设备的时候才发现被骗。

除了假班主任加好友以外,引诱学生扫描指定二维码进行转账等诈骗手段也屡见不鲜。不法分子抓住学生群体社会经验不足、防范意识薄弱等特点,将其拉入QQ群、微信群,群名通常打着“送福利”“返利”的幌子,称有低消费高报酬、小金额大回报的赚钱机会,引诱中小学生使用父母的手机、电脑扫描指定二维码进行转账,致使学生家长造成经济损失累计达数十万。

盛邦安全教育事业部总经理、教育行业安全专家任高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社交软件普遍支持陌生人临时会话,这也方便了诈骗分子模仿老师的角色诱导学生或家长,取得信任后进一步实行诈骗行为。在此建议广大学生及家长:使用社交平台时尽量关闭信息发布、陌生人添加好友、临时会话等功能,避免个人信息泄露、非法分析定向实现欺骗和诈骗行为,对未成年进行上网环境保护和净化,对广告投放推广、热点信息搜索进行规避,避免不合规的信息对未成年人造成安全隐患和损害。

此外,某些拥有海量用户的网络社交平台受利益驱使疏于管理,出现搜索学校名称后关联出现交友群、游戏群等页面,致使一些不良内容轻易传播给未成年人,亦有学生不慎中招。

任高峰就此现象向记者表示:建议互联网科技企业首先对自身提供的社交软件、各类游戏、直播平台等各类软件产品采取实名制并限定未成年人群注册行为,按照《网络安全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对未成年人的上网安全进行有效保护;其次,对用户的个人信息应进行合法有限收集,并利用大数据进行用户画像绘制,对其用户的类型、年龄、网络行为、网络内容进行计算建模归类,并对未成年用户目标设定网络使用场景,净化网络使用环境,避免对未成年人进行不恰当的广告或信息推送。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对记者表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未成年人关于游戏群、交友群等其他社交群是应该设置管理入门门槛的,包括实名认证,平台现在没有这种具体的门槛,也就是说其管理责任不到位,一个是平台的管理责任不到位,另外一个是社区的包括创建者、版主、管理员的管理责任不到位,所以这是一个违反法律的行为。

鉴于上述网络环境出现的不良问题,各级教育部门联手网信办和公安局已经开始对移动互联网应用实施专项治理,重点整治广告丛生、非法垄断、有害信息传播、超范围采集信息等现象,同时建立健全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管理制度,形成备案信息动态更新和常态监管机制,初步形成科学高效的治理体系。此外,北京市还将通过智慧校园建设、网络安全宣传周、信息技术课程、专题讲座等形式,来加强广大师生使用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安全意识,了解相关政策和法规,从而维护好个人切身利益。

在实施专项整治后,在线网课已逐渐回归更加安全和纯净的环境,也有观点指出,这种线上教学的方式在疫情期间大规模应用,是一个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挑战,或将有些课程转向网上进行,未来教育行业何去何从,让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张旖旎